Western Blot虽是实验室最常用的蛋白分析技术,但是由于它步骤繁琐、操作流程长、影响因素多,所以,导致我们在做实验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。今天我们总结了一些WB实验中经常遇到的各种“奇葩”条带问题,并为你推荐了常用的解决方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一、 目标条带没有信号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样品中可能含有蛋白酶,使蛋白样品分解成小分子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添加蛋白酶抑制剂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目标蛋白浓度过低(低于检测下线)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加大上样量或提高目标蛋白浓度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转膜时间太短导致目标蛋白没有充分转移到膜上,或者转膜时间过长导致样品转穿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控制转膜时间并选择适合的转印膜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一抗的特异性不佳,导致一抗无法识别目标蛋白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选用高品质抗体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一抗反复使用后导致效价降低,尽管还能与目标蛋白连接,但连接蛋白的数量太少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一抗不宜反复使用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洗脱过渡导致与一抗相结合的目标蛋白被洗掉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洗脱时间的时间和频率应有效控制,一般建议3次10分钟。  | 
        
二. 图片背景过高,难以分辨条带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一抗浓度太高,导致抗体非特异性结合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降低一抗浓度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洗膜的时间和次数不够,导致其他蛋白没有清洗干净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提高洗脱时间和频率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封闭物用量不足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提高封闭物浓度,孵育时保证封闭液完全浸没转印膜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封闭物使用不当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检测生物素标记的蛋白时不可用脱脂奶粉封闭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封闭时间不够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室温37度封闭1小时以上,4度封闭过夜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一抗稀释度不适宜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对抗体进行滴度测试,选择最适宜的抗体稀释度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一抗孵育的温度偏高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建议4℃结合过夜。  | 
        
三、 膜上出现黑点和黑斑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膜上其他部位与一抗或二抗非特异性结合,配置的封闭液可能没有完全溶解,使不容颗粒附着在膜上从而导致发光时候膜上形成黑点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配置封闭液后最好静止一下,封闭牛奶一定要纯,封闭结束之前要清洗三遍之后再加一抗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抗体与封闭试剂反应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使用前过滤封闭试剂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HRP 偶联二抗中有聚集体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过滤二抗试剂,去除聚集体。  | 
        
四、 出现非特异性条带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一抗非特异性与蛋白结合,此种情况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一抗特异性不好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更换一抗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目的蛋白有多个修饰位点,有些一抗还能结合其他蛋白的结合位点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更换一抗品种。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蛋白样品降解,蛋白酶将目标蛋白分解成若干个蛋白,而这些蛋白同样可以被一抗识别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添加蛋白酶抑制剂。  | 
        
五、条带中出现整条白色空斑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过高的蛋白上样量或一抗和二抗浓度过高都会促使底物过快的消耗,导致我们在做化学发光检测时,发光底物已经消耗殆尽而形成空斑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减少蛋白上样量、稀释一抗和二抗的浓度。  | 
        
六、条带中出现白圈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转膜时候,膜与胶之间有气泡。转膜时气泡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制作“三明治”时,注意赶走气泡。通常将电转液倒入一个盘子里,液体高度与第一层滤纸齐平,然后往滤纸上浇一些转膜液,把电泳胶用清水清洗后平铺在滤纸上,随后在确认滤纸与胶之间无气泡后,再往胶上浇一些电转液,之后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PVDF膜两侧中间,使膜成U型,再将U型底部接触到胶的中间,慢慢往两边放下膜,这样可以减少气泡。上层滤纸同样用U型的放置方法,可以用玻璃棒贴实一下,然后盖上海绵垫。  | 
        
七、 条带拖尾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,因为导致条带拖尾的原因很多,可能性较大的是一抗浓度太高,作用时间太长或蛋白量过大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根据情况调整蛋白量,同时降低一抗的浓度,缩短一抗的时间。  | 
        
八、条带变形
| 
             原因分析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胶体中存在气泡,或不溶性杂质,胶不均不平整。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配胶时用的小烧杯,水,SDS,tris等等干净无杂质。贴边角加入液体,凝固时避免大幅度动作触碰。  | 
        
九、条带呈哑铃装
